身為一名投資人,最尷尬的時刻莫過於看到團隊已經不相信自己打造的產品,卻不願承認。創造的過程中,即使對產品失去信心,多數人還是很難放下最初的願景,每次發現團隊似乎失去信念,我都會設法以最委婉的方法告訴他們:「如果不覺得他媽的棒,就換別的東西做!」
如果動機只是為了把一件事做完,就無法打動身邊的人並運用周圍的資源。公司創辦人或單獨從事計畫的人比較有辦法決定放棄,轉向其他感興趣的事物,在做決定的當下,可能捨不得投入的成本,日子一久,你就會覺得那些都微不足道。每個優秀團隊都難免失去動力,思考一下,你是否依然相信最初的願景,如果認為需求依然存在,且經過這段打造產品的時間,你更相信市場必須改變,那就堅持下去。
但是,假如你對原本設想的最終狀態失去信心,也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,那就要改弦易轍。
斷絕舊路,才能找到新方向。
我經常看到公司創辦人承認自己的產品行不通,也開始考慮替代方案,但即使有更好的點子,還是會本能地保護已上市的產品,如果進一步追問,藉口往往是:「我不想讓使用產品的顧客失望。」或是:「我們希望保留選項,不然產品突然很受歡迎怎麼辦。」當顧客發現你不再花心思改善產品時,到頭來也會感到失望,況且若產品沒有改善,就不太可能突然大受歡迎。
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其他困難的決策,例如:宣布某個功能或產品壽命結束。決定中止產品不是最困難的部分,接下來的步驟,也就是決定如何以及何時停止更是阻礙重重,一旦作出決定,你很可能會聽到各式各樣延後的理由,例如「我們不能讓客戶不高興,要編出一套故事,解釋這麼做的理由。」
有些擔憂確實合理,但多數只是拖延的藉口。雲端檔案儲存公司Box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亞倫.萊維說過:「想讓每個人都對決定感到滿意,所有人都會不滿意。」如果影響層面太大,你自然希望再等一下,直到確定決定是對的,但這麼做,反而會影響生產力和團隊的向心力。迅速扯掉OK繃可以分割痛苦,讓你把精力投注於打造下一個產品上。
如果不再相信自己困難重重的冒險計畫,就要設法改變;如果產品的某些層面有問題,就要下定決心將之刪除。假使缺乏這種誠實和果斷,你的工作和事業就無法前進。承認事情不對勁,然後著手改變,就能思考其他問題,也才有足夠的精力去實現。
開發新商品,過度創意反而讓人摸不著頭緒。
開發新產品已經不容易,不該再另創術語,讓用戶更加摸不著頭緒。
添加一點創意、讓產品與眾不同的想法在所難免,但用戶必須推敲的環節越多,方案就越無效,最厲害的產品應該是效果越來越好,而非創意越來越多。取得市占率最好的方法是讓消費者感到熟悉,廣受接納的產品和服務讓顧客容易辨認,不要拿陌生的事物「重新訓練」用戶。
唯一要強迫顧客改變行為或使用新術語的時機,是為了突顯產品獨特、重要的價值,例如:Snapchat是第一個設計成一打開程式就看到相機鏡頭的社群軟體,其他競爭對手(例如:Instagram和臉書)則是先看到其他人的動態。新用戶剛開始可能覺得陌生,但它重新訓練用戶,提供完全不同的社交體驗,Snapchat比較希望被視為相機而非應用程式,以相機模式推出產品,就是向用戶傳達強有力的訊息,使Snapchat和其他社交應用程式有所區隔,也讓用戶習慣傳送不同型態的訊息。
不要只為了創意而創意,網路術語或行為能夠流行絕非沒有原因。另外,要盡可能運用簡單的模式,必要時才重新訓練用戶,「熟悉」有助於提升使用率。(摘錄自《混亂的中程:創業是1%的創意+99%的堅持,熬過低谷,趁著巔峰不斷提升,終能完成旅程》)
作者:史考特.貝爾斯基
出版社:遠流
簡介:從無到有開創事業或產品的過程變化莫測,在第一哩路產生一個新想法,最後一哩路卻要捨得放手。然而,我們喜歡談論起點和終點,而忽略最重要的中間過程。身為全球網路最大設計師作品交流平台──Behance的創辦人,同時也是Adobe的首席產品長,作者揭露執行新計畫或創業的真相;《混亂的中程》陪伴你在創業最困難的階段找到一條出路。
Image by Jonny Lindner from Pixabay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