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新商業零售模式,比科技更重要的是人情味

由於支付工具的進步,商業服務業的經營型態或商業模式將有很大的改變,其中無人商店就是眾所矚目的創新型態之一。

美國最大電商亞馬遜(Aamzon)在2018年1月正式推出拿了就走、無需結帳以行動支付的商店Amazon GO,結合人工智慧、機器學習、電腦視覺等技術,加上密集的攝影鏡頭,創造消費者滿意的購物體驗,成為全球各大實體店面效仿的典範。

但無人商店的前景真的能如預期般發展嗎?《電商頭條》報導指出,中國無人商店代表的「繽果盒子」,在2018年數度傳出裁員、高層管理人員離職等消息;曾被視為黑馬的無人便利商店「鄰家便利」,在關閉了160餘家店之後宣布破產,月虧500萬人民幣(約新台幣2,200萬元)。

3大因素影響,無人商店乏人問津。

在台灣,統一超商(以下簡稱7-11)為了因應少子化產生的人力缺口,並掌握未來可能的創新營運模式,在2018年開設了2家24小時無人商店X-Store,並預計2021年擴張至3,000家。但經過一年的營運,7-11可能暫時擱置無人商店的展店計畫。嚐鮮期過後,自助結帳櫃台逐漸變得乏人問津,根據實驗結果,台灣消費者還是想要有溫度的服務、有店員可以詢問的門市。

無人便利商店計畫暫緩的原因已有許多相關的分析,歸納後主要可以分為3點:

成本因素:目前開設的無人便利商店,依舊需要由員工進行理貨與補貨,實際上只是減少了收銀員,並無法真正做到「無人」的程度,可以節省的成本或時間並不多。但建置無人便利商店,必須新增科技設備如攝影鏡頭、感測器等,還必須建置擁有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POS系統與ERP系統,所增加的成本相當高昂。

人情味因素:許多人認為,少了服務人員的問候與笑容,無人商店就少了人情味的溫度,因此難以創造顧客的黏著度與忠誠度。

消費者習慣改變:消費者越來越習慣與偏好網購,在網購普遍介入生鮮產品之下,能夠提供人員服務、提升購物體驗的實體店都受到衝擊,更何況是無人便利商店。

如何從目標顧客的需求角度出發,結合科技與人情味,將是未來新零售商業模式的關鍵成功因素。

消費者花錢不只買商品,服務體驗更是無價。

雖然網路購物的產業規模不斷增加,但是就像無人商店的案例,回到消費者需求的基本層面,體驗與互動仍然是商業模式中相當重要的兩大因素。在經濟新潮社出版《體驗經濟時代(10週年修訂版):人們正在追尋更多意義,更多感受》書中對體驗的描述相當深刻,當一家公司以服務為舞台、以商品為道具,讓消費者完全投入的時候,「體驗」就出現了。

商品是有形的,服務是無形且令人難忘的。當消費者購買體驗時,他是在花時間享受企業提供的一連串身歷其境的體驗服務。而且,體驗還不是最終的經濟產物。當企業為某人客製化體驗,滿足他的需求時,你勢必會「改變」他。當你把體驗客製化時,體驗會自動變成「轉型」,也就是幫助顧客「自我實現」,這是經濟價值的最後一個階段,這時,顧客就是企業的產品,也是企業最佳的銷售人員。

而在體驗中,人際互動仍然扮演了相當重要的一個角色。商業發展研究院指出,近年來餐飲業開創各種創新服務模式,從前台的排隊、帶位、點餐與結帳,到後台的清帳╱對帳、會計報表與人員管理,皆能透過一台平板電腦完成,雖然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可引導餐飲業展開新的發展領域,但是餐飲業仍是重視味覺並搭配「聽、嗅、觸、視」等其他感官的體驗,才能創造顧客美好的經驗。

因此,當5G與AIoT(人工智慧物聯網)不斷進步,未來的商業模式更應該依據「人際互動」與「服務體驗」兩大主軸進行設計。許多商業服務業也因網路而起了變化,例如中國大陸最大的餐飲業者可能不是傳統的連鎖餐飲,而是餐飲外送平台「餓了嗎」。透過大數據與雲端計算服務的快速成長,科技業者快速進入許多傳統的服務業,並成為其中的領先者。

但在科技的嚐鮮期過後,消費者仍然將回到需求被解決的商業模式中,服務體驗與人際互動也逐步成為未來「新」經濟模式的核心元素,但與傳統體驗經濟時代的模式有所不同,新經濟的商業模式中增加了如AIoT等科技的元素。

(撰文:醒吾科大副校長、前商研院創模所所長/鍾志明教授;摘錄自《2019~2020商業服務業年鑑:一本看透批發、零售、餐飲、物流行業發展潮流》

作者:經濟部商業司、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
出版社:時報出版
簡介:瞭解商業服務業發展趨勢,掌握產業脈動,未來10年商業服務業發展動能之最佳指引書!長期收錄商業服務業相關動態、政策與數據資料,為相關行業與社會各界可靠之參考依據;高值化、國際化、科技化,乃為現階段當務之急,書中精要分析,提點業者面對未來新經濟下的商業服務業發展挑戰。

Photo by Angel Luciano on Unsplash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