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該轉換跑道嗎?4個思考點幫你找答案

每到歲末年終,有不少班族開始思考轉換跑道的問題。你是否曾有過下列的想法呢?「越優秀的同事,越早跳槽走人,我該繼續待下去嗎?」「找不到真正想做的工作,怎麼辦?」「我的市場價值到底值多少錢?」……這種時候,你需要的不是職缺資訊,而是轉職思考法!

STEP1: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

市場價值簡單來說,就是你在社會上的價值,而非在公司裡的價值。如果把社會上的所有大人區分成兩種,一種是公司倒了就活不下去,另一種則是依然能活得很好。造成這兩種人截然不同的最大理由,就是「以上司為指標」還是「以市場為指標」。

市場價值可分解為技術資產、人際關係資產,以及業界的生產性這3大要素,以這3軸所建立的立方體越大,收入的期望值越高,反之則越低。一個理想的職業,至少必須包含其中兩個要素的優勢。

  • 技術資產

顧名思義,就是擁有多少具有價值的技術。這種資產必須包含兩個面相,分別為「專業性」及「經驗」,考慮轉職的時候,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實際掌握自己的工作內容與性質。要正確做到這點,最好把過去工作的主要內容條列出來,寫成一張摘要表,如此一來,就能準確分析出自己的「資產」。

二十多歲應該著重於「專業性」,三十多歲應該著重於「經驗」。只要努力學習,任何人都可以累積「專業性」,但「經驗」要累積則沒有那麼容易。思考點:(1)那些技術的「保存期限」有多長?(2)你擁有多少在其它公司也會受到重視的「寶貴經驗」?(3)那些經驗在社會上有著多大的「重度需求」?

  • 人際關係資產

人際關係資產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,用處並不大,但是隨著年紀漸長,尤其是超過四十歲之後,就會成為相當重要的資產,因為在商場世界裡,存在著許多「人情的禮尚往來」,例如「正因為是他,所以才提供協助」等等。越優秀的商業人士,這樣的情況越是明顯。當然要建立這樣的商場關係,前提是你必須擁有足夠的市場價值。

所以說,二十多歲該追求「專業性」,三十多歲該追求「經驗」,四十多歲該追求「人脈」。思考點:(1)當你轉職之後,在前公司裡有多少人還是會樂於幫助你?這些人掌握多大的決定權?(2)在公司外,有多少人樂於幫助你?這些人掌握多大的決定權?

  • 業界的生產性

使用常見的術語,就是每一個人能獲得的毛利。一個人的市場價值,你也可以想成是收入的期待值。在一個正在成長的產業內工作,就好像搭手扶梯上樓,就算不特別努力,公司營收獲利可能也會自己變成1.5倍。反過來說,進入一個正在萎縮的產業,就算不特別偷懶,營收獲利可能也會自己變成0.8倍,想避免獲利減少,就必須加倍努力。

思考點:(1)在你所處的市場裡,「平均一個人的生產性」有多高?(2)你所處的市場在未來的「成長性」有多高?(3)你的「市場價值」在未來能合理期待有多少程度的成長?業界的生產性才是決定市場價值的最大要素。

STEP2:評估目前工作的「產業壽命」

天底下所有的產業都有明確的保存期限,最新的是利基階段,最舊的是消滅階段。具體來說,首先會從「椅子(可雇用人數)數量少,替代可能性低」的利基階段開始,依序經歷明星階段及制式化階段,當進入「椅子數量少,每個人都做得來」的消滅階段時,就差不多要消失了。

STEP3:優勢消失前轉換跑道

首先第一個方法,是關注新創公司及投資的趨勢及動向。一家新創公司想拓展事業,基本上只有一個方針,就是跟上世界的潮流。跟大企業相比,新創公司在資本額及人力上都遠遠不及,唯有與世界潮流站在同一邊,才有勝算。如此一來,就會發生一個有趣的現象:在真正具成長性的市場裡,會存在好幾家新創公司,而且未來將成為大企業的競爭對手。

第二個方法,找出足以推翻現有業界不合理處的「機制」。比起第一個方法,這個方法的難度高了一些,而且必須注意,如果是每個人都早已察覺的機制,不具任何價值。唯有沒人想到的機制,才是真正具有價值的機制。

STEP4:在對的市場中挑出好公司

「職場環境」與「市場價値」該選擇哪一邊?在許多傳統企業中,還是有很多人把轉職當成一種罪惡。追求「職場環境」與追求「市場價值」並不互相牴觸,若以長遠的眼光來看,這兩件事甚至可以說是一體兩面。一間聚集了大量高市場價值人才的公司,長期而言,必定有著相當好的職場環境。(摘錄自《轉職思考法:唯有「隨時能換工作」的人,才能獲得自由》

作者:北野唯我
出版社:悅知文化
簡介:跟無能的上司相處、銷售沒有價值的商品、無法預期的人事異動……工作的煩惱幾乎都來自於「換不了工作」。本書將傳授「找出讓你吃一輩子,打從心裡喜愛的工作」,前所未有的轉職見解,一口氣解決你所有的忐忑與不安。

Photo by Free To Use Sounds on Unsplash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