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推缷責任很簡單,學會處理問題比較快樂!

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、容易被情緒勒索……許多深具責任感的人,容易因為「習慣性自責」,被揮之不去的糾結綑綁,因而產生罪惡感。要如何「不為難自己」?必須先建立「問題是自己製造出來的」這種以自己為主體的意識。

通常,我們聽到的「問題」,大多是從「外界」過來的。例如:發語詞通常是「老公……」、「公司……」、「爸媽……」,感覺問題並不在自己,而在外界。如果問題在外界,就表示自己沒錯,那麼就會對別人說:「你要改一改喔!」而企圖控制別人、控制狀況。有時,還會把自己當成受害者,把對方當成加害者。

這種態度叫做「他人本位」。從主語是自己以外的他人這點就知道,這時,人生的主人已經拱手讓給別人了。反之,「這是我自己的人生,我才是主人。」這種把自己當主人的生活方式、思考方式,叫做「自我本位」。

換個角度看事情,問題比較好解決。

「自我本位」的人生是正向積極、靈活應變、自動自發的;「他人本位」的話,會責怪對方、控制對方,另一方面,由於不必自己主動,也算是某種意義的「輕鬆」。因此,不知不覺地,或者即便心裡明白,我們還是常常變成「他人本位」。

「公司要是多幫我一點就好了。」「上司要是再加把勁就好了。」這麼想,等於認為:「是公司和上司不好,公司和上司必須改變才行。」那麼,自己不改變也無所謂。這種時候,我們必須注意到,把事情當「問題」看的不是別人,正是「我自己」。

因為,是不是問題,端看自己的態度。

此外,假設你突然被告知:「公司要裁員,你做到這個月底就不必來了。」這時,你如果這樣想:「我簽了35年的貸款,才付了第2年,有兩個兒子……那就會是個大問題。不過,如果你的想法是:「我一直在找獨立創業的機會,但老是下不了決心,這時候應該是老天從背後推我一把,要我踏出第一步。」那麼,被公司會成為你的一股助力。

把問題解釋成一種善意的提醒,如果能克服這些問題,你會更進步,能過自己想過的人生。

或許當下你無法立即轉念過來,但是,請至少有這樣的認知:「將事情當成問題(煩惱)的不是別人,是我自己。」

練習以「自我本位」思考,建立樂觀態度。

採取「他人本位」的生活態度時,碰到問題會解釋成:「我沒有錯,是對方不對。」將問題交由對方去解決。這麼一來,對方能解決問題就好,否則,你將一直等,等得不耐煩,這段等待期間,你就會心浮氣躁。

我在做心理諮商時,如果遇到外遇這類問題,大致上聽完案主的訴苦後,我會要對方思考:「是不是有什麼讓先生不得不搞外遇的事情呢?」

當然,我不是指摘「太太不對」。我的看法是,所謂「一個銅板敲不響」,所有問題都是雙方各負一半責任。我的建議是,應該採取積極正向的看法,把它視為一個讓自己更進步、讓雙方關係更融洽的課題,也就是用「自我本位」的態度來面對。那樣將導致反效果。

關於「自我本位」的確立方法,這裡介紹幾個簡單的方法。

與對方之間畫出明確的界線:例如:「我是我,老公是老公」,把對方放進來,然後不斷地宣稱這句話。

將主詞明確設定為「我」:採取「他人本位」時,主語就變成他人了。因此,要把主語設定成「我」,談話時、思考時,都用「我」為出發點的方式,例如:「我現在想吃巧克力」、「我現在很難過」,將平時不太會意識到的主詞明確地設定為「我」,比較容易建立「自我本位」。

做當下能夠做的事:找出當下能夠做的事,然後採取行動。從簡單的事情著手,例如:拍手、唱歌、洗碗、塗鴨、泡茶等,如果能意識到這些「當下能夠做的事」,並且每天確實進行,就能夠將意識導向自我,進而確立「自我本位」。

時常讚美自己:建議大家寫「讚美日記」,一天寫5件讚美自己的事,內容不拘,只要能夠持之以恆,你會越來越喜歡自己,越常面帶笑容,最後便能確立「自我本位」。

劃分「做得到的事」與「做不到的事」:「那件事,我做得到嗎?」有時,我們會如此質疑自己。採取「他人本位」時,由於以對方為主,會連對方的問題也設法承擔下來。當然,這種情況,很多是從罪惡感衍生出來的補償行為。

「對方的心情根本不是我能左右的,這是我無法影響的事。」「要考試的人是女兒,我只能在旁邊當啦啦隊。」諸如此類,確實區分出「做得到的事」與「做不到的事」,就能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進而確立「自我本位」。(摘錄自《擺脫「習慣性自責」的47個練習:對情緒勒索免疫,高敏感但不受傷,戒掉沒必要的罪惡感》

作者:根本裕幸
出版社:采實文化
簡介:執業20年、療癒超過1萬5千人的日本人氣心理諮商師根本裕幸,他發現,許多煩惱和心理問題的背後都隱藏著「罪惡感」,這也是導致生活不順的根源。但罪惡感不是你的敵人,不需要也不可能消滅,我們要學會如何與之共存。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