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關係必定存在「類似性」
在生物界,你生的小孩,一定是跟你或你的配偶有點像。在植物界,種瓜得瓜、種豆得豆,每種植物也會遺傳,而這繁衍生殖的類似性就是來自基因。
大自然生命界的規律很清楚,放在我們每天面臨的事務界來看的話,其中也有類似基因的因果關係,我們稱為「類似性」,你所得到的果與你過去種的因一定有類似的關係,不可能是不相干或隨機的。
但我們就會經常有一些誤區。比如說,要是你小時候騙媽媽說,老師要你買筆記本,需要十元,結果你拿著十元去買冰棒吃。你是否會以為,好像撒謊可以拿到錢。
撒謊是拿到錢的「因」嗎?我們都知道答案是不對的。你之所以可以拿到錢,是因為媽媽對你的信任,或之前幫助媽媽做過什麼事,錢是價值的儲存器,錢的來源一定和錢與價值有關。
你撒謊這個「因」還有新的「果」,還沒發生而已,最後你還是要為撒謊(因)付出應有的代價(果)。這就是類似性的法則。
所以如果你想要賺錢,是不是辛勤工作就可以賺到錢?不一定,根據你辛勤種的因是什麼而定的。
「天道酬勤」,「酬」的不一定是錢。因與果之間一定必然存在著像生命界的基因一般的「類似性」。
因小果大:種子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
一顆蘋果的種子,種出一棵蘋果樹,長出的蘋果,可能可以再長數十年,所有的果實加起來比當初那個種子要多得多。
再大的參天大樹,都從很小的種子開始的。
真正聰明的企業家、投資家,如果能看的懂什麼是好的種子,都會想要投資在種子期。
因此為何聖賢們都會勸我們「勿以善小而不為、勿以惡小而為之」,善惡的種子都會長的巨大。
小的時候,你撒了個謊,拿到十元;以為撒謊可以獲得金錢,這樣的錯誤導致你後面可能虧的會是這十元的幾千倍。
瞭解這個因小果大的原則之後,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划不來,自然不會去犯錯。反之,如果你一直做好事、幫助別人、為別人著想成為你的習慣,那麼這些善的種子也會為你帶來成千百倍的回報。
必無性:沒有種子就不會有結果
如果沒有「因」的話,一定沒有「果」。如果你沒有蘋果的種子,一定種不出蘋果樹。
種子是必要條件,是第一因,沒有種子就不會有果。我們要瞭解現象界發生的一切都是「果」的呈現,所以,當你面臨一件事發生時,即使你不願意承認或接受這個「果」,但是既然有一個「果」出來的時候,根據「必無性」,你就知道前面必定有一個「因」存在。
所以「必無性」就是告訴我們「有果必有因」。只是一般人看不到這個因與果的連接關係。
當你面臨一件事不如你意時,不要到處去找外部的原因,只要問自己是否對於這件事的成功準備好足夠的條件,種好足夠的種子呢?因為一定要條件具足了,成果才能呈現。
必有性:不必擔心付出沒有回報
有因必有果,因為種子是結成果實的必要條件。但所謂的「必有果」的意思是:不一定在你有生之年發生。有一句話「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」。
其實,這裡所說的時候未到,應該說是條件未到,而不是時候未到。
考古學家在埃及金字塔下挖出來的種子已經四千多年了,提供它相對的條件:水、陽光、土壤、養料,它還是會發芽。這就是「必有性」,你有種子,條件到了,就會發生。
因為瞭解必有性,在生命中我們就可以大膽地播種種子,根據我們想要的果,去種出一塊美麗豐盛的花園,甚至森林。
不管你想要的是財富、美妙的伴侶關係、成功的事業、同心的團隊等,你只是需要去種相對應的種子。它們彼此可能有不同的週期成熟,但基於必有性,你知道你不會吃虧的。
這也就是聖賢們告訴我們:「聖人畏因、凡夫畏果。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,只是專心地種善因,知道果的呈現只是時候與條件成熟的問題,一點都不擔心。
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,就去種什麼樣類似的因
然而再仔細推敲,因果關係在時間軸裡是呈現一個鏈條的。所以第一個「因」產生第一個「果」,這時又種了一個新的「因」,然後又產生一個新的「果」。在這個過程中,有時不同因果週期的關係之間會交錯。
如果你只是從事件的時間次序來看,就會混淆。我們必須從因果的四項法則,才能看清事務背後的原理。
其中還有一個重點。在每個當下,你所看到的現象都是一個「果」的呈現,是你在前面已經種下的「因」,而現在呈現了「果」。
因此完全接受了這個結果是最好的策略,因為即使你不接受,現在已經太晚了。一旦你能接受了,不再抗拒、懊悔、自責、埋怨、憤怒,這也為你創造了一個機會!
給自己新種一個「因」的機會
譬如你今天一大早上剛到辦公室,老闆指著你的鼻子說:「上週的事情,你怎麼會做得這麼糟糕!?」
你可能覺得很冤枉,上週的事情不是我做的呀。記住這已經是一個「果」,如果這時,你覺得老闆這麼冤枉我,非常憤怒,說我不幹了!那這又是一個新的「因」,會讓這個誤會,釀成一個更大的傷害。
如果你的反應很淡定地說:「老闆,你是不是冤枉我了?請先別生氣,讓我充分瞭解這個事情根源後,再來告訴你真實的情況。不管這件事情是誰做錯的,我們先把這件問題解決再說,好嗎?」
事後老闆發現這件事情是自己搞錯了,錯怪你了,但你不但不會因生氣就離開,而是積極解決問題。老闆會想,這個人一定要好好栽培才行,不是嗎?
所以本來是一個壞的「果」,結果轉化成一個種好「因」的機會。
在每一個當下,我們都承受了一個「果」,同時創造一個新「因」的機會。所以,要記住「當下即是種因時!」
我們一直在強調當下的智慧、當下的抉擇,所有領導力的考驗都在當下決定的,但所謂的當下,一切發生得太快了;如果沒有修練,所有的當下你都會錯過,然後再來反省、檢討、後悔就太晚了。
摘自《量子領導:非權威影響力》
作者: 洪銘賜
出版社:采實文化
簡介:現在許多經理人在管理上遇到問題,都是因為沒有更新領導力的作業系統,如果要升級作業系統,就必須先從認識「粒子」和「量子」開始,這會形塑了我們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直接影響帶人的思考與做法。本書作者曾任宏碁海外拓展CEO,具有企業轉型、國際化拓展的實戰經驗,涉足IT、電商、零售、物流、數位金融、淨水、大健康等不同領域。他發現,領導力,就像每個人內建的系統,是人人都可學習的!
Photo by NordWood Themes on Unsplash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