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做對時間管理,真的可以讓它變金錢!

經理人的「產出」是什麼?我曾經問過一群中階經理人這個問題,而我得到的答案如下:判斷與意見、執行的方向、資源分配方式、檢查錯誤、人力訓練與協助部屬生涯發展、課程傳授、產品計畫、溝通協調。

以上這些事便是經理人的產出嗎?我不以為然。那些只是經理人「從事的活動」,或只是描述當經理人為了得到結果或產出時「所做的」事。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經理人的產出?我們可以用一個數學算式來呈現:

經理人的產出=他直接管轄的部門產出+他間接影響所及的部門產出

不管是企業、學校、或是醫院,其產出都是因為團隊合作的結果。一個經理人能管好他的份內事並且將它做到臻於完善,並不就是他的產出。如果他領導一群部屬,並且有一群人在工作上受他影響,這個經理人的產出便是這兩群人的產出加總。

增進經理人產出最明顯的方法,便是增進其工作的速度。其中的關係,我們可用以下的等式表示:

經理人的產出÷用掉的時間=管理活動 ÷(槓桿率×時間)

我們將槓桿率定義為「各單項管理活動所帶來的產出」,最常被用來增進經理人生產力──即他的「產出÷用掉的時間」──的方法是時間管理。在以上等式中,便是將等號兩邊的分母減小,而時間管理的技巧,可以經由以下管理原則而更臻完美:

1. 找出限制步驟,工作更有效率。

有一些活動對經理人而言是非做不可,在行程中一定要排進去,對我而言是我在訓練員工時所上的課,這個時間沒什麼好商量,我必須將這個課當做限制步驟,並以其為主來做規劃。如果能找出哪些事動彈不得,再將其他活動繞著這些重要性高的來規劃,工作會更有效率。

2. 類似的工作,集中一起做。

所有製造作業都需要一定的裝配準備時間,這個「準備時間」的概念,在經理人工作中很容易便能找到相似之處。舉個例子,一旦我們找好了訓練課用的圖表,如果能將其運用在其他課程或會議,很明顯地可以提高生產力。類似的情況,如果有個經理手上有一堆報告等著他討論,或是有一堆業績檢討等著他簽核,他最好空出一段時間,心無旁鶩地逐件閱讀,如此,他在「思考活動」上的準備時間便能減低。

3. 把行事曆當生產工具,時間可被預測。

工廠和修理廠的運作有何不同之處?後者通常是服務有事才登門的顧客,一件事情處理完後再處理下一件;而工廠則通常靠預測。在我的經驗中,管理工作大部分事情也可以靠預測,但什麼會是經理人預測時借助的媒介?答案非常簡單──他的行事曆。

大部分的人只是把行事曆當成儲存「該做什麼事」的倉庫:有人扔過來一件事,告訴這個經理某日某時該做什麼事,然後這些事情就馬上顯現在他的行事曆中,這樣實在是非常被動。為要能對時間有更好的掌握,經理人應將行事曆當成用來規劃生產流程的工具,主動地先找出限制步驟,再將其他較不重要的活動安插進去。

甚至可以應用「彈性空間」的生產準則──不要把行事曆排得太緊湊。高速公路的工程師在設計時,便知道每段道路最大的車流量是多少,應用在管理工作上,你必須安排一些閒置時間,如果有一些不速之客或是非預期的電話,就不會讓你一天行程大亂。

4. 建立指標,時間可以量化。

生產線上的人信賴他們所建立的指標,如果線上已經到達其最大負荷量,便不會再輸進任何原料,硬是蠻幹,可能會產生問題。經理人可能會因為找不到負荷量的指標,或是覺得指標的可信度太低,而覺得這個原則難以應用,其實該花多少時間讀一封信,或是寫一篇報告,或是和同事開會,雖然你沒有精確的答案,但心裡總有個底。你應該應用你這方面練就的直覺,來規劃你的工作。

5. 準備好「存貨」,空間時有事做。

一個經理人必須要有一些「案子」的存貨,這裡指的是那些你不急著完成的案子,像是有些用來增進部門長期生產力的方案。如果沒有這種案子的存貨,這個經理人可能一有空檔,就想去干涉下屬的工作。

6. 同樣的事,別用兩個方法解決。

生產流程一旦設定,或經過以往的試驗發現有效率後,就不會任意改變。但在經理人身上,你總能發現他們經常在換招處理同樣的事情,應該設法讓處理相同事情的方法更有一致性。當然,也不要因此便扼殺了思考的空間,在建立標準化的行事程序同時,應該繼續因時制宜地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。(摘錄自《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:從煮蛋、賣咖啡的早餐店談高效能管理之道(暢銷新裝版)》

出版社:遠流
作者:安德魯.葛洛夫
簡介:管理無分大小,不管是營收上億的大型企業或是街角邊的早餐店,都有大學問隱藏其中。從工程師到企業領導者,葛洛夫將製造業的「產出」概念導入經理人的工作核心,逐一解析生產、績效之方,以及提點用人、規劃之道。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,只有能在變化中存活的人才會對未來保持樂觀。

Image by Angeles Balaguer from Pixabay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