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》員工福利好?對公司有什麼好處?

大家喜歡談論公司文化如何如何重要,但是,並沒有太多人對公司文化的價值進行量化評估。花錢讓每位員工高興真的值得嗎?

製造業時期的美國公司並無福利

以前的美國公司可不是這樣的。當時流行「泰勒化生產計件制」,意思是在製造業生產流水線上,根據工人生產的商品件數來發薪,一分不少,一分也不多。至於工人的感覺如何、情緒怎樣、喜不喜歡,這不重要。

被稱為「科學管理之父」的泰勒(Frederick Taylor),在一八五六年出生在美國賓州的富人之家,也在哈佛大學念過書。一八七五年開始,泰勒在費城一家機械廠做了四年學徒,後來去了一家鋼鐵廠當技工,六年內被多次提升,最後成為公司的總工程師。

這些管理經驗讓他掌握了工資制度、作業特徵、工時測量、生產流程管理、人員管理監督等許多細節。這些經驗最後讓他在一九一一年出版了管理科學領域的開山之作—《科學管理原理》(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)。

什麼是「科學管理」?

泰勒的定義是:「科學管理不過是一種節約勞動的手段而已。也就是說,科學管理只是讓工人產生比原本高很多效率的一種適當、正確的手段。」

有兩點是泰勒強調的:一是怎樣節省成本;二是怎樣以最低的工資讓工人生產出最多的產品。特別是他發現,因為工人對老闆的唯一價值是生產商品,所以最有效的激勵制度是計件工資制,其他都不重要。

計件工資制大大刺激了工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,也將企業主的利潤成功最大化。

泰勒的邏輯有一個重要前提,工業革命時期,製造流水線上的工人不需要特別的專長技能,更不需要他們有創造力,只要按部就班地重複動作就行。

所以,當時工人的人力資本不重要,而且工人的可替換性太高,你不願意做或做不好,隨時換上別人就是了。同樣重要的是,你付出的努力是多是少,完全可以由你的產品件數來測量,沒有模糊性。

所以,在泰勒的框架下,公司如果給工人太多福利—— 更不要說那些免費三餐、免費瑜珈、免費按摩,除了慣壞員工、為公司增加成本,對增加產出沒有任何影響,這些額外開支只是公司股東和員工間的零和博弈。因此,員工福利好的公司的股票應該拋售,股價也要大跌才對。

實際上,早期的研究也顯示,製造業公司的員工福利開銷越多,利潤受損也嚴重,股價表現也就越差。

超級福利的興起!「科學管理」為什麼被翻盤了?

主要還是因為美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。從二十世紀中期開始,製造業占比越來越低,服務業占比不斷上升,尤其是創新能力在美國經濟中越來越重要。

到今天,服務業占美國經濟的八二%,這種經濟結構轉型帶來了其他變化。

首先,員工的業績越來越難以用簡單「計件」去評估。服務跟生產流水線不同,服務創造的價值是無形的,也難以計數、量化,而且員工在服務過程中的態度和感受都會影響到最終服務的品質。

其次,製造業成本中以硬體資本、產業資本的占比最高,人力資本占比很輕,公司的無形品牌與聲譽資本也很輕。可是,在經濟以服務業和創新力為主軸後,情況就完全相反,硬體資本的比重降低,而人力資本、品牌聲譽資本的重要性就大大提高。

例如,對於Google、臉書這樣的現代科技公司,它們幾乎沒有實質硬體資產,公司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員工的創新能力、創造意願、品牌聲譽和服務態度。這樣一來,員工在公司的感受、所得到的尊重、工作內外的環境、對公司的喜好、病假產假的人性化、生活福利等,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
當然,美國公司文化的轉變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。八○年代,矽谷高科技公司開始發現善待員工的必要性,先是蘋果、英特爾、思科等把公司的管理結構扁平化,高層和一般員工都在開放的辦公大廳工作,辦公桌一張接著一張,這種彼此平等的感覺帶來彼此尊重。

同時,還為各級員工安排股權和選擇權獎勵,讓員工都成為公司的股東,給他們實際的主人感,不再只是計件制下的勞動工具。

後來,Google 把工作福利標準推到新高。辦公大樓裡有免費的瑜珈教室、健身房、洗車行、攀岩牆、洗衣店、健身課、跑道、按摩房等,還有二十五家餐館,一天三餐,任君挑選。Google 的想法是,如果員工不必外出煩惱吃飯,健身、洗衣、洗車也在大樓裡,他們節省下來的時間要做什麼呢?還不是讓他們有更多時間、更多心思專心在工作上嗎?

從Google 到臉書、推特、Dropbox 等,之所以都能提供員工超額福利,也是因為有資本市場的支援。如果沒有創投基金、私募股權基金的慷慨資金,矽谷新秀公司的超額福利就不可能實現。所以,矽谷公司的福利文化和資本市場是屬於同一個創新生態,是互為關聯的。

但是,這種公司在股市中的表現如何?

從一九八四年開始,有學者每年針對美國的大公司員工進行問卷調查,根據五十七個問題的問卷評選出「全美一百家最受員工喜歡的公司」。在最近六年中,Google 每年都排名第一。而前十名中多數為高科技公司,也有金融公司,但沒有製造業企業。

華頓商學院的一位教授也依上述問卷再研究發現,一九八四年以來,「全美一百家最受員工喜歡的公司」的股票,明顯帶給投資者更好的報酬。特別是與條件相似的同類型股票相比,這些關注員工福利的公司每年能帶來四%左右的超額報酬。這些結果不僅證明泰勒計件工資制的時代已經結束,而關注員工感受的企業文化,本身也是一種讓公司成功的商業模式。

摘錄自《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

作者:陳志武 
出版社:今周刊出版

簡介:耶魯金融學終身教授‧全球十大華人經濟學家,濃縮20餘年研究及長春藤名校授課精華。金融不只是工具,更是思維模式。從金融角度來看世界,你會發現習俗、文化、婚姻、財富與投資的邏輯真相,在資訊焦慮的年代,你就是看透一切的明白人!

Photo by Priscilla Du Preez on Unsplash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