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伸出援手前,請先詢問對方意願

我看過一部名為《奇蹟男孩》的美國電影,主角奧吉因為先天疾病,有著與眾不同的外貌,平常都會遮住自己的臉,媽媽伊莎貝爾和爸爸奈特為了讓孩子見識更寬闊的世界,於是便把奧吉送去學校。

原本整個世界只有家人的奧吉,勇敢踏出第一步邁向陌生的世界。這是一部有著快樂結局的家庭電影,我不會說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,但電影結束後,有某個東西深深烙印在我內心的某個角落,特別是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,主角奧吉在學校獲獎演說的台詞非常美麗。

「每個人的一生,都值得一次全場起立鼓掌。我的朋友、我的老師們值得;我的姐姐值得,因為她永遠支持我;我的爸爸值得,因為他總逗我們笑;特別是我媽媽,因為她從不放棄任何事情,特別是我。就像是布朗老師送給我們的最後一條箴言─善待他人,因為每個人都在這世上努力的活著。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他人,你只需要用心去看。」

好不容易來到外面世界的主角奧吉,最後終於獲得世界的掌聲,以及他人溫暖的目光。

只為取得自己所需而任意侵犯他人領域的單向暴力行為,並無法讓世界變美好。接納對方的真實面且不魯莽躁進,在人際關係中創造適當距離,才能夠打創出一個美好的世界。

台詞最後一句中的「看」是「保持距離觀看」的意思,並不是緊迫盯人,所謂的「用心看」是懂得適當的給予關心且適時的收回目光。

我參加的讀書會之中,有一位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故事。他從小一隻腳就不太方便,一直到現在都還需要柺杖輔助,有一天他平靜地談起自己的往事。

「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,有一天很熱,當時我拄著枴杖一邊爬上捷運的階梯,突然有人用力拉扯我單手背的布鞋包包,頓時害我嚇了一跳,拉我背包的人是一個阿姨,她看著我且發出『嘖嘖』的聲音,接著說:『唉呦,真是可憐,阿姨來幫你!』

我呆立在原地,停下腳步看著那個阿姨,當時,我忍不住哭了且感到相當憤怒,我幾乎忘記自己是怎麼爬上階梯的,一股『受辱感』籠罩著我。

即便過了這麼多年,每當想起那樣的目光,仍然會讓我覺得不愉快,雖然年紀也大了,那種事也經歷多了,但我依然很難接受他人突如其來的同情言語和視線。和小時候不同的是,現在我會積極拒絕那種自以為是的同情。」

儘管年紀已過半百,現在坐捷運時如果有人注視自己的枴杖和腳,他依舊會覺得很不舒服。而且他強調那種混雜廉價同情的目光只不過是一種單向的暴力,現在面對那樣的目光他不會只是一味地低頭,而是會這樣說:

「為何一直盯著我看呢?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嗎?」

現在的他懂得如何擺脫對方不必要的關注,不會畏懼守護自身的領域,不選擇「逃避」,而是選擇正面回應對方的「主動回擊」。這種方法真的很帥!

因為對方的行動不便、因為自己的身體完好無缺而同情與嘲笑參半地注視對方的痛處,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這樣的權利。沒有先取得對方同意就盲目亂推行動不便者的輪椅、擅自打斷因腦部功能障礙而口齒不清的人說話,然後一副感同身受般的反問「你是要說……對吧」,都是讓對方自認很悲慘的暴力犯,而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牢記這一點。

其實,聽見那番話後,我頓時覺得很心虛,因為如果我看見年幼的孩子拄著枴杖辛苦爬樓梯,我大概也會拿走他的背包且得意洋洋地說:「叔叔幫忙你。」

我也算是絲毫不懂得考慮他人感受、口無遮攔且不懂事的人。儘管如此,我還是有些疑問,於是我便問說:「小孩子行動不便,不是應該伸出援手嗎?該怎麼做才正確呢?」

接著那位老師回答說:「我希望大家對於我們這種經常遭受歧視眼光的人謹慎一點,若是不忍心就這樣離去,禮貌詢問是否需要協助後再行動也無妨,應該先弄清楚一件事,那就是要不要接受幫助的決定權在於受協助者身上。」

若是想要幫忙,請鄭重且謹慎詢問之後再行動,而無禮的「不尊重」言語會讓行動不便的人漸漸害怕走到外面的世界。我認為,並不是只有他們不適合生活在這樣的世界,你和我同樣不適合。

比起輕率的體貼,保持適當距離才是真正協助那些需要幫助者的正確之道。

我們需要保持適當距離的能力,這是身為社會一分子所必須具備的品格,無論對方是孩童、弱者、少數族群、殘疾人士、貧困者都一樣,確認對方是否需要協助後才能走向對方。相對地,唯有這樣才能適當地維持自己與對方之間的距離,並且創造出更美好的關係。

摘錄自《保持距離又不失禮的人際應對術

作者:金範俊
出版社:采實文化

簡介:韓國溝通專家金範俊,在各大企業和公家機關舉辦人際溝通講座,他發現,現代人認為要維持不必要的人際關係是一種精神消磨,因此,他透過各式各樣的對話情境,教你如何不失禮又有智慧的方式達成想要的人際關係。

Photo by J W on Unsplash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