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在日常生活中,你也一直在「逆算」

「逆算」,這個詞彙聽起來很難嗎?不,其實在日常生活中,你應該不知不覺地也在「逆算」。

如果去公司和學校的時間都是固定的,你出門就必須趕上那個時間,沒錯吧?準備時要花費的時間不勝枚舉:吃早餐需要時間;做便當需要更多時間……。

當你從出門的時間往回「逆算」,就已經決定好了自己需要幾點鐘起床。為了不要睡過頭,也有不少人會設定鬧鐘。

工作時,逆算也是必要的

要「逆算」的,不只是時間而已。讓我們試著想像「下午三點要在客戶公司進行商談」的情況。

首先,你要進行時間的「逆算」,讓自己能夠趕上約定的時間。

假設要在約定時間的十分鐘前,下午兩點五十分抵達客戶公司,要先確認好距離最近的車站往返時間。如果是十分鐘的話,就必須要在下午兩點四十分抵達車站。你也要先查好該公司離車站的幾號出口最近。

接著是決定路線。確認前往的最短路線後,你決定要搭上下午兩點零七分的電車。確認要搭乘哪一節車廂,才是離出口最近的;如果途中需要轉乘,就要先查好轉乘時最方便的車廂是哪一節。

因為是工作商談,所以不能空手而去。你要「逆算」切合商談項目的所需的攜帶物品,列成清單:商品型錄、樣品、提案書、估價單。為了以防萬一,也要確認名片數量是否足夠。還有查詢天氣預報、確認好是否需要帶傘,也會讓你很放心。

做為事前準備應該進行的工作,也要加以「逆算」

首先,你必須收齊列在清單上的攜帶物品。倘若需要提案書之類的文件,就要估算什麼時候要製作那份文件,以及製作那份文件需要多少時間。如果需要主管的同意簽核,不僅需要委託主管確認文件,為了保險起見,也最好連修改文件的時間都要考慮進去。

要是需要從其他部門取得商品樣本等物品,你就必須聯絡負責人員,並且事先「逆算」物品到達手上所需的天數。

最後,你要進行時程調度。

如果你能「逆算」出時間、該做的事和所需物品,就能往下決定出詳細的時程。包含何時要做什麼?何時要請誰做什麼?將這些細節寫進時程表當中,就能夠做出最低限度的「逆算」。

假設這個商談先前的磋商過程很困難,為了提升成功機率,你也要「逆算」應該先做好怎樣的事前準備。

製作購物清單也是「逆算」

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最貼近生活的例子。

假設你決定「今晚就吃壽喜燒」,你會怎麼做呢?

如果是我,會先確認家中已經有的食材和調味料,再將要買的東西列成清單。

常去的超市陳設已經在我的腦中,因此我會搭配從入口到收銀台的空間設置,將購物清單的項目依序排列好。只要這麼做,就不會多走冤枉路,能明快俐落地購買商品。製作這樣的購物清單也是一種「逆算法」。

決定要做什麼菜(決定未來),再「逆算」為了做那道菜而必須做的事,然後採取行動(去買東西)。

如果是家人的慶祝活動(例如生日),就要多準備一些家人喜歡的東西;如果要款待賓客,或許就要準備好大量的肉。如果只是「不知為何就是想吃」的程度,可能就要選擇合理數量的肉。

依據「想要這樣」的期望結果不同,需要的事物就會改變,要做的事情也會有所差異。

如果你沒有決定好要做什麼料理就跑去購物,就會被當場一時興起的構想、或特價品之類的其他念頭所影響。

當然,順其自然並不是一件壞事。

不過,如果你希望實現「想要這樣」(本文舉的例子是「想吃壽喜燒」)的狀況,最好還是「逆算」需要的事物、制定計畫,再依循計畫為宜。

所謂「逆算」,雖然是持續將想做的事付諸實現的手段,但並非僅此而已。如果沒有做好「逆算」,就經常會白費力氣、落東落西,被時間或該做的事追著跑,變得慌張忙亂;反過來說,如果能確實地做好「逆算」,心中就能產生從容感。即使有什麼猶豫不決的事,只要清楚自己正以什麼為目標,就能在那個時間點做出最佳選擇。

「逆算思考」和「堆積思考」的差異是?

「逆算思考」3大優點讓心不焦慮

摘錄自《從未來寫回來的逆算手帳

作者:小堀純子 
出版社:采實文化

簡介:日本一萬人親身實踐後,都極力大推的逆算手帳法。逆算手帳創始人結合「逆算思考」和「手帳術」,利用反推習慣,提高計畫的達標率,讓目標明確,消除焦慮,內心充滿踏實感!

Photo by Aron Visuals on Unsplash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