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時重要的核心思考概念之一是「賣給誰」──思考會對你商品和服務掏腰包付錢的顧客是誰。
剛創業時,許多人常會陷入「購買者是誰都可以」的思維當中。有了這種想法,就會堅信「我所提供的商品,男女老少通吃,而且任何狀況都派得上用場」,於是疏於找出主要的目標客群。
這類的商品和服務,現今市場上到處都是,但無法得到顧客的青睞。假設你遇到喜歡你的異性,你開口問對方:「你喜歡我的什麼地方?」有人回答:「只要是男生(或女生),不管是誰我都喜歡。」有人回答:「我仔細地了解真正的個性之後,才喜歡上你!」
誰說的話,你聽了會高興?因此,即使你做的是個人經營的小生意,也要讓顧客相信「這就是為你準備的商品」。
最好將目標顧客範圍,限縮到只剩1人。
「原來如此……我也想鎖定我的顧客,可是到底要鎖定多少人呢?」答案是:「徹底將目標顧客的範圍縮小至1個人。」
不能只知道顧客的性別、三十幾歲等籠統的資料,以年齡來說,就要知道顧客的真正年齡。假設是34歲的話,就徹底以34歲的顧客為目標顧客。面對一個34歲的顧客,你應該了解:這個人做什麼工作?住在何處?有自己的房子嗎?家裡有幾個人?興趣是什麼?……有人或許會認為這麼做太極端了,但是,既然要想像自己的顧客,就應該做得這麼徹底。
尤其在事業的初創階段,最困難的時期就是:「第一位客戶上門之前的階段」。事業剛起步的階段,大家最常犯的一個錯誤,就是對外發送「來者不拒,誰都可以」的訊息。
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。在事業的初創階段,應該緊緊鎖住「對的」目標顧客。當然,這和個人的感覺有關,總之就是先設定7個或8個顧客的個人要素(性別、年齡、口頭禪等等),無論顧客最終是否會對你的商品或服務產生興趣,都請盡量把目標顧客的範圍縮到最小。範圍縮得愈小,對你而言的理想顧客才會出現。
縱使真的完全沒有顧客上門,你也不會有任何損失。「或許我鎖定的這個目標顧客群,對這個商品沒有什麼迴響?」只要再花點時間,重新思考這個問題,就會有顧客上門。
那麼,該如尋找目標客群呢?
尋找目標客群,先想想創業時想幫助誰?
思考目標客群時,最根本的做法就是朝著「你想透過與你有關的事情幫助誰?」這個方向去思考。
每位顧客都會有自己的問題,有人想擺脫煩惱走出痛苦,有人想追求更大的快樂,不管是什麼問題,一定都是想「和現在有所不同」。因此,你一定要養成習慣不斷去思考:透過你的商品和服務,究竟可以「幫助誰」?
其實,這個問題追根究柢,多數人的結論應該都是「過去的自己」。以個人軸來思考生意的話,一定會把重心放在自己的過去經歷、體驗、人生,從中尋找自己真正喜歡,並且願意付出時間去做的事情。
在學會「真正想做的事情」的知識和技術之前,一定還有各式各樣的過程。你會有很多想法:「如果是現在的自己,一定可以比之前做得更順利!」「如果可以見到那時的自己,我會給那時候的自己這些建議!」
遺憾的是,你無法幫助過去的你。但是,現在的你卻可以伸手去幫助和你有著相同興趣卻做不好而煩惱的人,或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更好、更順利的人。弄清楚你心目中的理想顧客,先確定到底要「賣給誰」,才能夠強化核心概念。(摘錄自《一人創業:創業就是,做好一件你真正想做的事!》)
作者:坂本憲彥
出版社:遠流
簡介:創業,你需要的不是SOP,而是聚焦一件你「真正想做」的事。作者從指導上萬名小本創業個案中,歸納出成功心法,教你找到「真正想做」的事,再修改成商業模式。並告訴你如何度過創業初期6大關卡:①生意點子、②商業概念、③創業資金、④風險控管、⑤穩定獲利、⑥專業知識。
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