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做好心理能量管理:你是否擁有控制力及自主性?

跟運動員學習鍛鍊心理肌力

在所有的生涯發展中,職業運動員最需要強韌的心理肌力(psychological muscle)。幾乎每個成功的運動員,都是從小開始長期接受反覆嚴格的訓練,成果卻要在短短幾秒鐘或幾十分鐘內呈現出來。無論技術多麼高超,只要成績不如別人,就要接受「輸了」的結果。

在高壓力的狀況下,運動員很容易表現失常,一個分心就失誤了,一個緊張就失手了。所以,如何全神貫注投入比賽,同時又能讓情緒快速平穩,立刻鎮定下來應對比賽,不會因為剛剛的失誤而影響全局,是左右勝負的因素。

很多運動員都曾經面臨生涯瓶頸,因為運動受傷而被迫中斷賽事,因為表現不如預期而再度坐上冷板凳。

如何讓自己享受競賽過程,不會患得患失,比賽結束後繼續投入辛苦訓練,可說是影響職業生涯長短的關鍵。

倘若熬不過考驗,很多紅極一時的明星運動員,會為了想要馬上解除現實的挫折感,而沉迷賭博、酗酒、藥物、性愛中,罹患成癮症而不可自拔,從此人生過得荒腔走板,讓人不勝唏噓。

要評估一個運動員可不可以成為頂尖的運動員,最重要的是觀察他陷入低潮的因應之道,以及心理肌力的強弱。

鍛鍊「心理技能」挑戰極限

羽球天后戴資穎在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,她從小跟著熱愛羽球的父親一起打球,大人打球,小孩也跟著打。小學開始練球,小六已經沒有對手,這個時候,父親決定讓她升級,跟年齡更大、球技更好的選手一起比賽,她又再度嚐到輸球的滋味,從此也接受輸球的挫折。

這個訓練過程,可說是呼應「練習目標」的功能。

「練習目標」可以幫助我們增強「心理技能」,提升我們的聚焦及專注力,激勵自己挑戰自我極限,增強超越的動機。

另一位棒球界的超級運動明星,鈴木一朗的練習歷程也很值得我們深思。鈴木一朗在三歲時跟父親說想要打棒球,當時父親花了半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副棒球手套給他,還告訴他這不是玩具,而是工具,從此以後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鈴木一朗每天都要去公園練投五十球、打兩百球、守五十球,無論天氣多麼寒冷,鈴木一朗多麼想玩,都不能調整、更不能鬆懈。

在馬林魚總教練馬丁利(Don Mattingly)的眼中,鈴木一朗是個「每天都在球場上丟球,不斷求進步,並且從未停止。有些球員會覺得倦怠或是偶爾停下練習,但他從不休息、日復一日的,這都展現了他對於棒球的熱愛。」

但是眾所皆知,鈴木一朗跟父親的關係非常疏遠,完全沒有互動,回憶父親訓練自己的過程,他也認為「嚴格」與「虐待」只在一線之間。從教練和隊員的敘述中,會發現鈴木一朗有些強迫性人格傾向,像是固定用訂製的盒子裝棒球,每次踏上球場前都會清潔、擦亮手套。

從紀律的角度來看,鈴木一朗可說是達到極致;但從彈性的角度來看,他似乎沒有什麼空間;若從放鬆的角度來看,他則是從來沒有鬆懈過。

事實上,「心理技能」的訓練需要持續整個運動生涯。

大多數的運動員在一般狀況,或是低度壓力的競賽裡,「心理技能」都可以從容應對,可是在高度壓力的情境中,表現往往不如預期。

上場競賽時,為了追求最佳表現,需要強化的「心理技能」包括,落後慌亂時保持鎮定,不管什麼狀況下都對自己有信心,知道怎麼做好壓力管理。退休之後,需要幫助自己調適心理,重新設定人生目標。很多紅極一時的運動員走出運動場後,往往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。

「心理技能」的終極目標,是鍛鍊「自我調整」的能力,不僅做好自我管理,幫助自己達成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。 (Photo by Markus Spiske on Unsplash

「心理技能」的終極目標,是鍛鍊「自我調整」的能力,不僅做好自我管理,幫助自己達成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。

鍛鍊「心理技能」的過程中,保持樂趣也是很重要的,享受練習的過程,對自己感到滿意,比賽後有滿足感,才能夠源源不絕地產生心理能量。

做好「心理能量管理」減少身心耗損

我們的心理能量是會流動的,如果心理能量流動到焦慮不安,害怕比賽結果輸掉,那就沒有能量流動到專注練習。如果心理能量流動到自責懊惱,就很容易因為過度練習而受傷。

運動員成名前與成名後,心理能量流動的方向也會改變。有些明星運動員的能量會流動到外務活動,自然就會排擠練習的時間。有些運動員流動到如何成為全場注目的焦點,難免會分心沒有專注於比賽。

倘若運動員的心理能量流動到忌妒,就會陷入比較的漩渦裡,靠著不平和憤怒的情緒驅動自己贏得比賽。

心理能量的耗損,往往不會在當下立即顯現,而是會慢慢失去動能。

向運動員學習管理心理能量

無論是演講、課程、心理諮商,我都會發現很多人的心理能量都流動到擔心、焦慮、煩惱,而沒有流動到此時此刻正在進行的事情上面。

很多人的心理能量都流動到擔心、焦慮、煩惱上。 ( Photo by ROOM on Unsplash

要知道自己心理能量流動的方向,可以檢查下面這四個心理需求。

第一個心理需求:是否擁有樂趣,感覺潛能被激發?

第二個心理需求:是否感覺被團隊接納?擁有歸屬感?

第三個心理需求:是否同時擁有控制力及自主性?

第四個心理需求:是否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?充滿能量的?

做好「心理能量管理」,既可讓我們的潛能做最大發揮,同時還能擁有身心舒暢、心情愉快、精神飽滿的能量。

摘錄自《鍛鍊心理肌力

作者: 林萃芬
出版社:時報出版
簡介:
未來是「彈性生涯年代(protean career)」,沒有既定的軌道與路徑,每個人都需要自主自立、注重成長、持續補充心理的成功能量,因此我們必須為自己創造想要的機會,在變動中增強適應力。作者林萃芬擁有諮商心理師的專業證照,不僅橫跨心理諮商界與企業界,更擔任文化及服務業的顧問近十年。除了提供心理諮商,也開設心理學課程,為民眾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鍛鍊心理處方箋。

Photo by Nadim Merrikh on Unsplash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