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樣樣不缺的祕訣,就是相信你已經樣樣不缺

你可能也看過類似的頭條新聞。年薪50萬美元的紐約曼哈頓區家庭過著月光族的生活;年薪20萬美元的舊金山科技新貴覺得日子苦哈哈,因為最便宜的公寓每個月要付6千美元。諸如此類的故事總是讓大多人翻白眼,一般人賺的錢比他們少多了,日子還不是照樣過下去。

但我要坦承:我完全能了解這是怎麼發生的,因為我們開始認真儲蓄前,也曾經面臨類似狀況。

元兇就是生活方式造成的通貨膨脹。

我和馬克在從事全職工作的最後幾年,分別賺入六位數字的薪水,同齡朋友多半也是。

在長大成年的這些年間,日常開銷以緩慢甚至是無聲無息的方式累加,偷偷溜進多數朋友的生活裡。

每週75美元的居家清潔費已經不是奢侈品,而是必要開銷,偏偏自己工作卻忙到沒空打理儀容、好好吃頓飯。

你的車可能哪天突然掛了,所以你決定,寧可多花點錢買部新車,也不要買二手車。

你還有一個孩子,如今又得付錢給日托中心,請他們幫忙帶小孩,自己才能繼續上班養家。

現在這一戶家裡有三個人,公寓感覺起來又小又擠,於是你決定買一棟房子,可是你生活在寸土寸金的都市,買房又需要一大筆貸款(前提是你買得起房子)。

裝上兒童汽座後,你去年剛買的好車突然變得很擠,所以你決定把座駕升級成休旅車。

你環顧四周,發現每個人都做出差不多的選擇,你心想,這筆開銷大概是無可避免的,開銷就這樣滾雪球般越滾越大。

改變日積月累,細微到我們察覺不到這個改變。

每次度假都稍微升級檔次,偶爾買買幾件奢侈品,但這都無所謂,畢竟你工作那麼辛苦,享受點生活便利也不為過吧?

有天醒來你會驚覺,你以為那再正常不過的生活,其實需要花很多錢維持。

偶爾外出晚餐變成時常外食,時常外食後又加上幾頓外送,接著演變成時常外食加上在家的每晚幾乎都點外賣。改變一點一滴滲透,難以察覺,等到我們總算開始意識時,才驚覺我們花在食物的錢相當驚人。

在「享樂跑步機」上跑,卻永遠留在原地?

生活方式造成的通貨膨脹其實是一種現象,各種薪資階級的人都深受其害,這也是一種名為「享樂適應」的心理現象造成的結果。

所謂的享樂適應,意思是無論生活中發生好事或壞事,我們都必須快速適應生活中的改變,回歸幸福的基線。

套用在購買上,意思是當我們看上一部新車,覺得要是有了這部車就會更快樂,然而真正買下這部車後,一開始我們確實可能暫時感到滿足,但過沒多久會發現所帶來的快樂並不持久,錢因此少了一大半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
理財專家稱之為「享樂跑步機」,就好比我們一直向前奔跑,通常是奔向我們想購買的物質,幸福卻從未真正提升。

幸福感從未提升?你真正要對抗的是「無腦開銷」!

儲蓄的第二大障礙和生活方式通貨膨脹有關,那就是無腦開銷,也就是每天不經思考就花下去的小筆開銷,而這些通常都是不會為人生帶來實質價值的事物。

有腦開銷則是計畫之中、在交出辛苦錢之前周全思考的花費,往往都是你真正需要,至少是你會經常使用、不會浪費的東西。

有腦花錢就是金錢真正的使用方法:金錢只是滿足你基本需求、達成最重要目的、改善生活品質的一種手段。

而省錢大作戰真正要對抗的,是無腦開銷。

這一類通常都是不知不覺的開支,像是衝動購物,忘記自己已經訂閱或加入會員、導致每月持續掏錢的服務,以及當下花錢購買卻其實不怎麼需要的便利品。

很難用一條界線區分有腦或無腦開銷,但可以用能否改善生活品質做為檢驗的標準。

就拿午餐的例子來說,如果你平時為了工作和孩子蠟燭兩頭燒,不用自備午餐能讓你稍微輕鬆一下,不用承受準備午餐的巨大壓力,這筆錢也算花得很值得。然而,如果你知道你找到自備午餐的方法,卻每天匆匆忙忙,囫圇吞棗,那麼這筆錢就算是無腦開銷。

小時候我們第一次接觸金錢,通常都是獎賞。

也許我們在阿嬤贈送的生日卡裡發現一張白花花的鈔票,或是幫忙做家事,獲得一點酬勞。我們從小就知道,只要有錢,想要什麼都買得到,像是在電視上看到的玩具,抑或爸媽不肯買給我們的糖果。

我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,這個想法一路維持到長大成人,於是我們開始花錢犒賞辛苦工作的自己,或是用錢換取便利生活。

可是花錢購買我們想要的東西並不是最主要的交易。最重要的交易,其實是我們一開始獲得金錢的方式:工作。

時間有限,花每一分錢都有代價

我們拿自己的時間、精力、腦容量換取薪資。薪資入袋的時候,我們其實早已為這筆錢付出代價。

我們當然可以繼續這種交易,換取我們可能需要,也可能不需要的東西。但我們也可以選擇覺醒,看見金錢的本質:金錢就是我們為了得到金錢而投入的光陰,這是維琪.魯賓(Vicki Robin)和喬.杜明桂(Joe Dominguez)在《富足人生:要錢還是要命》(Your Money or Your Life)裡提出的概念。

如果認清我們賺的錢可以買回未來的時間,我們就能清楚界定,什麼值得我們花錢,什麼不值得。

要是一件襯衫要價3個鐘頭的時薪,就等於花費了你人生的3小時,而你永遠也討不回這3小時。這是立即成本,但以長遠來看,成本可能甚至更高。

雖然錢永遠可以再賺,但是我們的時間有限,提醒自己這一點,你就會更清楚怎麼做決定。

摘錄自《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

作者:湯雅.海斯特 
出版社:采實文化
簡介:厭倦為薪水工作,為休假而活?不想工作到六、七十歲才退休?渴望選擇做自己喜歡的工作?規劃「多型態退休」,從此不再為五斗米折腰!本書上市即攻占Amazon.com暢銷榜理財類第1名,《紐約時報》、《紐約郵報》大力推薦,《時代》雜誌、《富比士》雜誌、《MONEY》雜誌、彭博、Yahoo!、Vice Media、LifeHacker、Buzzfeed各大媒體專題報導!

Photo by Brooke Lark on Unsplash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