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成就你或者毀掉你的,都是那些小事

有時候,我們總以為那些小事是雞毛蒜皮,但沒想到的是,一旦這些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放大,就成了大麻煩。

我在讀高中時,班上同學最喜歡說的一句就是:「那又怎麼樣呢?」

我很討厭這句話,其實,認真生活的人都很討厭這句話。

比如誰說自己報了補習班,誰開始學音樂、打籃球,誰下課去問老師問題,你聽到最多的話,就是另一群人冷嘲熱諷或者不在意地說:「那又怎麼樣呢?」

一開始,也有很多同學附和:「是啊,那又怎麼樣呢?」

果然,一兩天,確實沒有怎麼樣。可是,一個月後,一年後,還真就怎麼樣了,那些怎麼樣還真的挺有模有樣。

高二時,我記得班上有個同學,因為來不及把古箏背回家只好帶來教室時,許多同學笑著。這些笑聲一直持續了兩年,說著「那又怎麼樣呢」,直到這個同學後來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。

我不想舉那麼多例子,這顯得很雞湯。但的確,我從小到大最討厭的句子之一,就是那句「那又怎麼樣呢」。

一個人一旦有了這種想法,離頹廢就不遠了。因為他開始不重視小事,不認為小事可以改變人的一生。

而把一個人毀掉,讓一個人迅速進入犬儒主義的狀態,不在乎一切,還批判別人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他最年輕的日子裡,植入這個思想:「沒怎麼樣呢?」

我的朋友宋方金老師有個特點,吃飯從來不遲到。

有一次我和他約在了最塞的朝陽公園,還約了下午六點半,我下午五點出發,堵了一小時後,終於在六點半準時到了。

推開餐廳的門,他已經坐在裡面,蹺著二郎腿等著大家。當然,那天就我們倆沒遲到。

所有人見面第一句話都是:「不好意思,太塞了。」

宋老師斜了他們一眼,說:「那你不會早點兒出門啊!」

對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。

和他認識這麼久,從來沒見過他遲到,因為吃飯對他來說,就是一件充滿儀式感的事情,說幾點到,就幾點到。他有一句話:「我們這輩子只有今天一個夜晚,我們甚至沒法給我們的家人,只能給彼此,這麼珍貴的一個夜晚為什麼要遲到呢?」

後來我才知道,那天,他怕堵車,四點多就出門了。

我還知道,如果吃飯的地方很遠、很堵,他都會提前做好功課、叫好車,算好路上的時間,總之,他就是不遲到。

所以,電影圈的人都喜歡參加他的局,因為他的局永遠是體面的、尊重每個人的、有儀式感的。

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課堂上

我上課時經常會問大家這個詞是什麼意思,有人回答得出來,有人回答不出來。

你總能發現那些人不屑一顧的樣子又來了:「回答出來還不是在上課? 知道這個單字一定能過嗎? 不知道又能怎麼樣呢?」

是啊,不知道確實不能怎麼樣。

可是你是否想過,如果每個問題你都這麼對待呢? 如果每個單字你都這麼輕視呢?如果每個知識點你都這麼認為呢?如果每件小事你都這麼思考呢?

遇到大事時,遇到轉捩點時,遇到改變命運的決定時,你真以為你會打得過自己長期養成的輕率習慣嗎?

人十分容易忽略小事,也總不願意在小事上追求卓越,久而久之,將就慣了,想要講究也就難了。

許多人說著「那又怎麼樣呢」時都忘了,小事是容易在時間的長河裡孵化成大事的。

我們的生活是由一個個日子組成,日子又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,未來由一個個今天合成,你可以不相信任何事情,但你不能不相信因果。

尤其是當你決定做一件大事時,一定要記住,所有偉大的事情,都取決於一些小事,取決於你對一件小事的態度。

蝴蝶效應

一九六三年,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.羅倫茲在紐約科學院的論文裡第一次提到了一個效應:蝴蝶效應。

這是指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,偶爾搧動幾下翅膀,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州的一場龍捲風。

這樣的例子很多,比如一滴很小的水滴,如果在雪坡上向下滾動,會慢慢形成雪球,最後雪球會越滾越大,甚至引發雪崩。

你會發現,許多大的事情歸根結蒂,都是一件小事。

當你把這套理論用到生活裡,你也會發現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有時候,我們總以為那些小事是雞毛蒜皮,但沒想到的是,一旦這些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放大,就成了大麻煩。

時間是很可怕的

所以,你一定要警惕自己對小事的忽略。比如一個人早上不愛刷牙,你想想十年後呢?

比如一個人早上從不吃飯,你想想二十年後呢? 比如一個人從來不讀書,你想想人到中年呢? 比如一個人總說那些負能量的話,許多日子之後呢?

人一站在時間的長河上,許多小事就會被放大,變成大事。有些事情一旦養成了習慣,更改起來就更麻煩了。

《習慣的力量》裡說:一個明顯的習慣,往往是從一個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習慣開始改變的。無論是好習慣,還是壞習慣。

所以,我經常讓身邊的朋友重視細節,僅僅想告訴他們,我們是一個厲害的團隊,或許我們沒有別人聰明,但一定要比別人踏實。人可以不在乎那些小事,但永遠不要忘了,時間是一個可怕的東西,它能放大那些曾經不起眼的小習慣,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,而這些習慣,可能會決定自己的命運。

當然你可能會說,如果人每天都在乎每一件小事,生活會不會太累了?會,但習慣了也就不累了。

所以,在文章結尾,我想強調兩件事:

第一,是否需要重視小事取決於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。

第二,可以這麼要求自己,但沒必要要求別人。

有一次我在酒店的大廳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了秦始皇,我們正聊得投入時,一位朋友竟然張口說了句令我瞠目結舌的話:「秦始皇是誰?」

朋友今年三十一歲,後來我們才發現,他確實不認識秦始皇,他沒讀過書,也沒學過歷史,甚至不怎麼看電視,他住在村子裡,每天靠釘鞋維持生活。

一開始,大家嘲笑他不知道秦始皇,後來他說,「不知道的人多了,又不是只有我一個!」後來我一想,還真是,那些不知道秦始皇的,不讀書,不學習歷史的,不反省未來的,他們也生活得好好的啊,也能這麼開心地過每一天啊!

我們需要學習,我們需要讀書,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知道這一切,或許,他就願意成為這樣一個什麼都不用知道的人,這輩子也能這麼過下去,又能怎麼樣呢?

所以,這一切,完全取決於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。

那天,我的好朋友問我:「龍哥,為什麼你不跟他說一些讀書很重要之類的話幫助他,至少讓他認識一下秦始皇啊!」

我說:「我很想,但這和我們無關,對吧?」

他想了想:「但我們不能成為這樣的人,對吧。」

我說:「我們永遠不會。」

摘錄自《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

作者:李尚龍 
出版社:今周刊出版
簡介:博客來年度暢銷百大書籍《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》暢銷作家李尚龍最新力作。作者李尚龍是百萬暢銷書作家,也是青年導演、編劇,考蟲網聯合創始人。

Photo by Simone Viani on Unsplash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