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

大數據、AI、機器人,有什麼血緣關係?

大數據(Big Data)、 人工智慧 ( AI )、機器人(Robot)、演算法(Algorithm)、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)、深度學習(Deep Learning)、物聯網(Internet of Thing,IoT)、感測器(Sensor)……,這些名詞,我們似乎每天都會看到或聽到,當人們還搞不清楚這些是什麼的時候,媒體即不斷地報導我們的工作很快會被取代,人們開始愈來愈焦慮!

我跟大家有一樣的疑惑,但資訊科學對我來說,始終有種致命的吸引力。可能因為我的第一份工作,是當了四年的程式設計師,也在電腦補習班教了四年的軟體應用,所以我才會在2016 年,毅然放下工作,去美國進修大數據預測科學。

我第一個主要的工作經歷是在奧美集團期間,幫助客戶打造世界級品牌;第二個主要的工作則是在王品集團,努力為自己服務的企業建立多品牌。要能建立品牌,就是要能用簡單的語言跟消費者溝通你的想法,因此現在我想用簡單的語言,幫大家釐清這些名詞的關係。

為什麼機器人會很厲害?

因為它裝上了人的大腦,也就是AI。AI 也有優劣,就跟人一樣,IQ 有高低之別。機器人厲不厲害,就看它的AI 好不好。所以,如果沒有AI,機器人就只是「機器」,不是「人」。

AI 如何變得厲害?

那就要餵它「吃」大數據,沒有大數據,AI 就不會變強大。大數據就像AI 的食物,跟人類一樣,吃進去的食物愈新鮮、愈營養,AI 就會愈健康。

AI 又如何吸收那麼多的食物?

就是用人類學習的方法,也就是所謂的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。

AI 又怎麼能將學習的內容轉換成智慧呢?

這就要靠演算法了。演算法決定AI 如何學習以及學習能力的強弱,也決定了機器人的智商。但演算法也有很多種,有預測分析的演算法、各類統計演算法、深度學習的演算法等等。

每個會寫程式的人,都可能創造自己的演算法。

AI 有了不同的演算法,就有了不同的專長

AI 的應用分布於不同的領域,如醫療、教育、製造、理財及自駕車等等領域;就如人類的腦袋瓜,每個人都不一樣,有的擅長分析、有的喜歡藝術、有人擅長科學,有人偏愛人文,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。

不過,演算法的好壞,直接影響AI 的思考及判斷,也就决定AI 在該領域是否傑出。

2016 年,全球首宗自駕車撞上大貨車的意外,乃因Tesla的自動駕駛系統,無法辨識強烈日照下的反光大貨車,導致未即時做出煞車判斷,才釀成大禍。這就是因為演算法從未學習過這類大數據,導致AI 無法在當下做出正確判斷。

總之,健康的食物(大數據)加上聰明的大腦(演算法),AI 就有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;如果判斷錯誤,後果則不堪設想。

現代企業又是如何收集大數據?

除了傳統的ERP(企業資源規劃,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)、CRM(顧客關係管理,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)之外,新的趨勢就是靠網路、物聯網以及裝設在人們四周圍的各種感測器了,這些就是機器人的手腳。

至於物聯網,就是把生活中的設備連上電腦

這並不是新概念,傳統零售業的POS 與電腦相連,就是物聯網的例子。只是網路發達,你想到的東西都可以連上電腦,如運動鞋墊連上網路,會提供你的運動頻率、里程數、健康狀況;工廠設備也可以連上網,隨時提供生產的數據、良率及設備運轉狀況;家庭用品如體重計、電燈、空氣清淨機也可以連上網,讓你可以隨時掌握家人的健康、監控家庭的環境,以及開關各類家電等等。

當AI 穿上了人類的「外衣」,長的跟人類一樣,就變成AI 機器人了

所以有一天,當AI 的外衣跟人類的皮膚有一樣的質感時,我們或許就會分不出到底那是人、還是機器人了!

然而,AI 機器人會因為大數據、機器學習、演算法等,變得愈來愈聰明;再透過深度學習演算法,變得跟人類一樣能自我學習。

但到了那一天,人類的工作到底會不會被替代呢?

Google 創辦的奇點大學教授霍華得(Jeremy Howard)擔心,未來發展中國家80% 的工作可能都會被AI 機器人取代。從無人商店、互聯網法庭、幫醫生讀X 光片辨認腫瘤、電腦問診開處方、大數據抓恐怖份子等都有可能,假設這並非誑語,那麼人類未來何去何從?

慶幸的是,根據目前的發展,AI 機器人有一項技能還學不會——問對問題

例如,Google 可以針對各種各樣問題提供解答,但卻無法問出一個你需要的問題。

所以在未來,學習如何「問對問題」,比「給對答案」重要,這也將是你最重要的價值!

摘錄自《大數據預測行銷:翻轉品牌X會員經營X精準行銷

作者:高端訓 
出版社:時報出版
簡介:作者的工作生涯只做一件事,就是把「品牌」做好。在奧美集團期間,幫助客戶打造世界級品牌;在王品集團,則努力為企業創建多品牌。2015年,毅然放下工作,前往加州大學進修大數據預測科學,回來後,擔任多家企業首席顧問,致力將大數據預測科學導入品牌的經營。

Photo by NeONBRAND on Unsplash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