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

把細節做到最好,純手工製爵士鼓打出獨特聲響

音樂人物陳柏州:他打的鼓他自己做,Harvest Drum手工製鼓

陳柏州,鼓手裡人稱捲毛(Q Mo)老師,1998年入行做現場樂手、錄音工程,至今累積二十多年的樂手經歷;合作過的對象舉凡李宗盛、周杰倫、陳綺貞、動力火車、劉若英、周華健等藝人,鼓手錄音作品不計其數。

文字、攝影:林昱安 Special Thanks:Harvest Drum 在這裡買:268音樂專門店

原因都是好奇心

演唱會鼓手、錄音師、製鼓人,都可以拿來形容陳柏州老師的身份。自學鼓以來30年經驗,除了樂手演出及錄音領域以外,他進而再研究音樂元素裡更為細緻的爵士鼓音色;將所學與知識融會貫通,一頭栽入製作鼓樂器,這一門研究頻率跟震動共鳴的木頭學問。音色是構成音樂的基本單位,影響細節眾多。

製作鼓樂器可以說是創造音色的深奧學問,細節從木頭、鼓結構、製程手法都有所關聯;台灣在製鼓這一行裡,發展40年的技術在國際知名。陳柏州將多年的演出經驗、錄音所學,轉換在精細的知識跟不斷嘗試,發展有別一般工廠,屬於自己特有的手工製鼓方式與音色。

Harvest Drum是自2015年開始研發的手工製鼓廠牌,一個工坊只有陳柏州跟助手阿軒兩個人,來到Harvest Drum的工作室,琳瑯滿目的爵士鼓成品、製作工具、半成品、木頭原料。採訪的那幾天,工作室正要進行錄音;錄音室已經擺設架好器材,陳柏州帶領導覽工作室的環境,我們打算就從木頭聊起。

從木頭聊起

聊到鼓的音色,最基本的認識是鼓肚,在鼓上框與下框之間的木頭部份。外觀圓形的鼓肚,其實是一層一層的薄木板去做黏合,陳柏州不吝嗇地說明:「製鼓一開始,會將最原始的木板材料作分級挑選;大概會分四個等級來挑選鼓肚的外觀,分級點以木板的紋路取決。木紋外觀好看的優質木板可以做為最外層,次級木板放在最內層,最沒有花紋的木板夾在內外層中間;如果有一些特別好看的,我們才會把他留起來。」

從原始木料變成夾層木板

最原始木板,以這樣的分級法挑選,從而去判斷材料的優劣好壞;等級特別好的木板再將之留下,直到優質木材都挑選出來,就可以做出音色等級高的爵士鼓。木材的紋路方向,也會影響到下一個步驟:「將片狀的木板成型圓桶鼓肚」。

鼓肚木紋的直向與橫向,影響到木板成圓的關鍵,陳柏州仔細地說明:「你在彎曲木板的時候,比如說木板進模具的階段,直紋會有抵抗力彈回來,很有可能會裂開;像是這一片木板,外層整片是直紋,內層加工成橫紋拼接,把兩者九十度擺放,才能有交叉抗力而不會裂開。」

避開木頭張力的不自然推壓與扭曲

用這樣的方法,去避開木板在成型階段的不自然推壓與扭曲。陳柏州提到原始木料,笑著說當他去木材工廠時,看到的這些木板都還是帶樹皮的巨型樹幹:「一般製鼓見到的楓木大多是從北美進口,你見到的這些木材也是,最穩定輸出的國家就是加拿大,北美楓木幾乎都是加拿大產。」

自己打的鼓,他自己做

陳柏州說到爵士鼓製造產業,已經有兩百年的發展歷史,是技術相當成熟的產業,前人的經驗也實驗出適合製鼓的木頭屬性。許多爵士鼓廠牌在台灣找代工廠,問到其中的原因,陳柏州謙虛地分享自己的觀察:「早期中國大陸還沒有對外開放,而台灣製鼓產業至少有40年以上了;以前都是從台灣出口,那時加工廠多價格便宜,所以國外的人都會來下訂單,品質也都不錯。」

聊了這麼多木頭的概念,轉變成音色的因素聽起來是環環相扣,決定性的關鍵是木頭嗎?陳柏州回答:「我覺得並不全然是,其實各方面都會有影響,包含製造過程跟做法,每一個細節都有相關聯。有一些代工廠的朋友,看到在這樣的空間可以做出手工鼓,都覺得很不可思議。

我們的鼓在台北的268音樂專門店鋪貨,有次一個德國人到那邊逛,看一看各大品牌的鼓都有,只有Harvest Drum沒看過;問了268老闆這是哪裡的廠牌?老闆阿倫才解釋說,這是出自一個小工坊,兩個人就把鼓做出來,當時他聽到也是不敢相信。」

原木材純手工製造

看到的一片片夾層木板,都是陳柏州跟阿軒兩個人手工製造,工作室裡有不同加工階段的工作區,原木料經過挑選後層疊黏接,再將木板成型鼓肚,成型後還需要經過檢查才加以切割。「很多人以為我們去工廠買鼓肚,再做二度加工,其實不是,我們全部自己做。」

所有的過程都是在工作室裡完成,把切割好的鼓肚內外層打模上漆,標記零件擺放的孔位、鑽孔;將零件一一裝上孔位,裝置響線跟上下鼓皮、調音。每個步驟的執行細節都會影響到最後出現的音色,這才變成一個成型的爵士鼓。

1998年之後開始演唱會與錄音人生

「我入行的時候是做動力火車,當時常在強力錄音室工作、錄音。那個年代的錄音師不像現在,現在比較多錄音自由工作者;那時都是在大錄音室做錄音,所以你會碰到很多來來去去的製作人、歌手;而且駐場錄音師的功夫,底子都要很厲害。

錄音師的耳朵都要很好,我在錄音中也學聽聲音,以前一路學習的歷程,投射到後面演唱會的工作就很有幫助;知道音響系統的原理架設,跟音響工作人員溝通起來其實是很順暢,能夠體會他們工作上的難處,因為自己也經歷過。」以前學習的知識變成自己的養分,使得陳柏州在音樂工作上,跟不同角度的音樂工作者溝通能更互相理解。

過去的經驗變成養分

鋼琴跟大提琴培養的音感、在工廠的交流學習、錄音時累積的功夫、演出時的經驗;十幾年經驗整理起來,才在自己工作室開始接案錄音。「後面變成想把鼓手的生涯把他都拼起來,經驗累積在舞台演出的時候,可以很快速工作;再加上錄音賺到的錢就買器材設備,才能夠在自己工作室裡製作錄音。因為製作人不一定懂鼓,大多是說明感覺,那你是要把他的感覺,轉變成鼓的內容而他又能接受。

我覺得這樣的經驗值是年輕人比較難以磨練的,有人會寫信問我用什麼器材?他也想要買同樣型號。我覺得不是這樣,經驗是磨練累積出來的。」演出時還順道幫音響工作人員架設器材,對陳柏州而言不是新鮮事。一路走來許多不同的合作對象,演出與錄音作品數量累積不計其數。

聊到合作對象的有趣經驗,陳柏州覺得各不相同。「有些合作對象像周杰倫就是天份極高,很清楚他要的是什麼,那我就是直接把內容做給他,因為他都想好了。有些歌手是需要你給他一些東西,希望思考激盪出火花,我覺得也蠻有趣的,可以跳脫出鼓手的邏輯。」(本文轉載自《FHM Taiwan男人幫國際中文版》)

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著作權,請來信或留言告知,我們將儘速處理回覆。

相關文章